「曾仕强每日箴言」
中国人爱占“小”便宜,但不贪心,很守本分,为了过日子,占一点小便宜,没什么可耻的。
我们中国人普遍有占小便宜的心理。
比如去超市购物,一般都会先看看有没有促销的产品、满减或者满赠的产品,能占一点是一点。
当然,坏处也很明显,往往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而且贪图小便宜,也很容易吃亏上当,发生因小失大的事情。
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占小便宜,其实是非常积极的一种手段。
1
占小便宜,关键词不是“占”而是“小”,只占“小”便宜。
一个人爱占“小”便宜,就表示这个人不贪,贪心的人只想着占大便宜。
我们中国人爱占“小”便宜,但不贪心,很守本分,为了过日子,占一点小便宜,没什么可耻的。而且,占小便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在试探对方。和别人做生意也好,交朋友也好,首先要了解对方,看对方是不是值得打交道的人。
我们比较在乎舍不舍得,换句话说,我们不会盲目地为一个人去拼命,但是会考虑值不值得。
要判断值不值得,就要看对方舍不舍得,你舍得我就认为值得,你不舍得我就认为不值得。这就是中国人占小便宜的本意。
尤其是人际交往的时候,首先要看对方的度量大不大,没有人愿意跟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做朋友。
看对方舍不舍得,舍到什么程度,可以判断你在对方心目中是何分量。
如果对方连鸡毛蒜皮的事都要和你计较,那他也就没把你放在心上,你就可以判断自己值得付出多少了。
2
《战国策》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就很说明问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这个故事是说,冯谖投靠到孟尝君门下,整天无所事事,却嚷着要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其他的门客都瞧不起他,只有孟尝君满足他的要求。
不要以为冯谖是看孟尝君好说话,想多从他那里捞点好处,占些小便宜。
其实,冯谖一直在通过这些看似占小便宜的事情考验孟尝君,看他是不是值得效忠之人。
所幸孟尝君通过了考验,后来,“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这就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
虽说占小便宜是考验人的一种手段。但是,我们不会轻易去占大便宜。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有大便宜可占,首先会想到会不会有问题,会不会上当。
另一方面,我们讲究无功不受禄,要等价交换,得到大便宜必须要付出大的代价才行。
比如,跟孟尝君同一时代的平原君,他就犯了这个错误。
当时,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的一块土地野王。
在野王邻近有另一块土地上党,这里的官员看到野王轻易就被秦军攻下,怕上党也守不住,就写信给赵国,表示愿意归顺,希望得到赵国的庇护。
结果赵国的平原君认为,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上党这块“肥肉”,为什么不要呢?
虽然有人反对说:“就是因为不花力气得到好处,轻易要了,恐怕会招来大祸。”但是,赵王和平原君却不听,把上党划为自己的领地。
秦国知道后,认为赵国存心和自己作对,就命令白起率大军去攻打赵国。结果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全部被秦军歼灭,国都邯郸也被围困,险些被灭国。
这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和中国人打交道,首先要明白,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们比较喜欢占小便宜,那是为了试验对方是否可靠,但是我们也懂得“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道理。
因此,我们只愿意占小便宜,也明白想要别人帮忙,只要施以小恩小惠即可。如果施以“大恩大惠”的话,会让他心生警惕,反而不容易成事了。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