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云端工作室:挖掘趋势中的价值
来源:中信证券
编辑:云中鹿
9 月底,第一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扩大区域范围的中标结果公布,预计明年初开始执行。市场也逐步开始关心第二批带量采购可能会何时启动、将会纳入哪些品种,中信证券对此进行了分析。
首先,从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的情况来看,第二批带量采购可供选择的品种已较为充足,明年上半年推出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排除今年底启动的可能性。
根据咸达数据,截止今年10月13日,共有382个品种通过了一致性评价(部分通过新3/4 类申报或出口转报的品种可能未被纳入),不考虑第一批带量采购中标的25个品种,共有43个品种有2家或2家以上企业通过一致性评价,62个品种有1家企业通过一致性评价。
其次,如果第一批全国扩围执行情况顺利,中信证券预计第二批带量采购的竞价机制和试点范围将借鉴全国扩围的情况,即有望延用多家中标的竞价机制,试点范围有望将直接面向全国。
最后,对于市场关心的哪些品种有可能纳入第二批带量采购的问题,根据第一批纳入的 25 个品种做合理推测,预计市场规模和通过一致性评价厂家的数量是两个主要考量因素。
中信证券预测以下这21个品种纳入下一批带量采购的几率较大。
筛选的标准如下:首先,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厂商数量≥2,且2018年样本医院销售额大于 1 亿元;且这些品种的市场份额基本以进口产品为主,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厂家此前市场份额较小,若这些纳入带量采购,预计市场格局将会发生较大变化。
从品类上来,有望纳入第二批带量采购的品种主要集中在抗感染的抗菌药、心血管系统的降压药、消化道和新陈代谢的糖尿病用药和抗肿瘤用药等领域;
本次分析主要基于当前时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情况。未来随着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和厂家数量的增多,可能会有更多品种进入第二批带量采购的选择范围。
目前通过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基本都是按照新3/4类或出口转报的路径视同通过的,第二批带量采购前是否会有更多品种通过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第二批带量采购是否会纳入注射剂值得关注。
相较于第一批带量采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和厂家更多,且仍在不断增加中,因此第二批带量采购设计的品种数量可能较第一批更多。
随着越来越品种纳入带量采购,仿制药行业利润回归到合理水平的趋势不会改变。未来仿制药企业的竞争核心将来自于研发(研发管线的厚度和上市速度)及成本控制(对于上游原料药的掌控能力、生产经营效率的高低)两个方面,销售能力将被逐步弱化。
此外,带量采购节省下来的医保资金为创新药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支付空间,目前进行的医保拟谈判品种达到了128个,较去年显著增加,向创新药领域进军是仿制药企业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但从技术和资金角度考虑,预计仅龙头企业能成功实现转型。总体而言,药品行业的集中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
另外,中信证券还分别梳理了1)通过一致性评价厂家≥2;2)通过一致性评价厂家=1,但2018年样本医院销售额大于 1 亿的品种。详见下图:
关于集采扩围后,药企如何应对的话题,欢迎参加由医药云端工作室主办的《集采扩围与医保变革后的市场应对策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