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因为技术上的不同,所以古代和现代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古代作战讲究排兵布阵,士兵们往往结阵而行,从这里我们肯定会觉得第一排的死亡率是很高的,站在第一排的人大都英勇善战,装备都很高端。古代战争中,将领们是很注重方阵中的第一排的,如果第一排的士兵被击败了,那么整个军队的士气就下去了,所以第一排安排的都是军队中的精英。
对于前排的勇士,将领一般会给他们配备重甲,枪戳不进、箭射不入,除非刺入盔甲的缝隙,这些勇士便不会受伤或死亡。所以,站在第一排的士兵,生存率反而有了保证,有时比后排士兵还要强。经过长期的战争,这些站在前排的士兵成为精锐之师,有了独特的称号,比如吕布手下大将高顺的部队,就被称为“陷阵营”。打仗时,陷阵营经常打头阵,几乎无往不胜。站在第一排者,薪水高,战利品优先分,官爵优先升。站在第一排的士兵虽然面临极大风险,但是收益却是十分丰厚的。古代当兵,大多是为了生活,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养家糊口、升官发财,甚至入官拜爵,封为万户之侯。站在第一排的士兵,将领往往会给予他们厚赏,军饷要加倍给,战利品要优先分,向朝廷报功时,这些勇士的名字要写在奏折的前方。明朝,站在第一排拼杀的士兵,可以优先分得首级。那么当时的首级有多值钱呢?一颗蒙古鞑子的脑袋就值50两,相当于一个士兵两年的工资,攒够三颗脑袋,就可以升官。明朝的蒙古族将领满桂,就是从一个小兵,一刀一枪地杀到总兵之职。而在战斗中,满桂竟然站在前排,陷阵、先登都有他,割脑袋最多的自然也是他。所以,他的官也升得最快。
原来站在首排并不是死路一条,虽战死的几率大,但补偿也相当大。“多出身行伍之将,皆因在第一排,为先锋发迹之。”将军就是这么被选拔出来的。另外,也有一部分首排士兵,是被逼无奈,迫不得已站在首排,如若不然,就会被后方督战人员杀死。最后,笔者认为,第一排多是经验丰富,技术老练,作战意识强,装备精良能力强悍的勇士。这样的人站在首排,能促使阵型稳固,士气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