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
时间:2019年10月25日(周五) 14:00-16:00
主讲人:李存山,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瀚海天山北庭城:
在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工作的北庭城考古
时间:2019年10月26日(周六) 9:30-11:30
主讲人:郭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唐诗的博物学解读
时间:2019年10月27日 (周日)9:30-11:30
主讲人:胡淼,著作《唐诗的博物学解读》入围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清代宫廷版画
时间:2019年10月27日 (周日)9:30-11:30
主讲人:翁连溪,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委员
荀子人性论辨析
时间:2019年10月27日(周日)14:00-16:00
主讲人:廖名春,清华大学历史系常聘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双聘教授
千年传承——作为世界非遗的中国剪纸
时间:2019年10月30日(周三)14:00-17:00
主讲人:乔晓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新中国历史学70年——我的经历与学术研究
时间:2019/10/26(周六) 15:00 -- 16:00
地点:首都图书馆B座四层第一影院
主讲人:张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
环黄海之路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考古学探索
时间:2019年10月25日(周五)14:30-16:30
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八楼多媒体厅
主讲人:白云翔,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秦汉考古、手工业考古、中外交流考古
内容:古代中日韩交流中,海上通道是当时东北亚各地最重要的文化、军事以及商贸之路。
上海
印度次大陆在中国海域与直布罗陀海上交界口中的作用:
以Pattanam遗址的考古证据为例
时间:2019-10-25 (周五) 19:00-21:00
地点:上海博物馆观众活动中心
主讲人:Parayil John Cherian,印度喀拉拉邦国家遗址公园管理处研究员
内容:本次讲座探讨作为印度洋码头的印度次大陆对形成与经营贸易网络的重要作用。
菲律宾国家博物馆的沉船考古及所发现的陶瓷
时间:2019-10-26 (周六) 10:00-12:00
地点: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Bobby C. Orillaneda,菲律宾国家博物馆资深研究员
内容:本次讲座将为观众展示多项水下考古发现,包括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市、菲律宾布瑞克暗沙和中国榆亚暗沙发现的13世纪中国和东南亚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