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六年(1649年),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因为有功于清廷,被封为靖南王,与吴三桂、尚可喜合称清初三藩。不久,因为私藏逃跑的奴仆(其他贵族家的),畏罪自缢。
耿仲明死了以后,耿精忠的父亲耿继茂上书朝廷、请求袭爵,当时是睿亲王多尔衮摄政,不同意。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亲政后,批准耿继茂承袭靖南王的爵位。康熙十年正月,耿继茂在病中上疏,希望长子耿精忠代替自己治理藩地,康熙帝允许耿精忠袭爵。同时,耿精忠还是和硕额附,娶妻为豪格之女,很是受朝廷的恩遇。最后,为什么会被康熙帝凌迟处死了呢?
耿精忠一直享受着清廷给他的荣华富贵。他不仅是皇亲国戚,还是镇守一方为藩王。可是他由于政治经验不足,经不住别人的忽悠啊。康熙在除掉鳌拜势力后,看到藩王割据势力严重危害到中央政权,于是决定实行“削藩”。当时的藩王除了27岁的耿精忠,再就是平南王尚可喜和平西王吴三桂了。不愿拱手交出权力的吴三桂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然后自封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发动叛乱。自此,三藩之乱拉开序幕。
开始的耿精忠一直在选择观望,随着吴三桂席卷西南,连续击败清军,耿精忠终于决定放手一搏。此外,耿精忠还下令剪去辫子、穿回明代服装以示与清朝的彻底决裂。尚可喜一直在以示忠诚清朝,但后来他的儿子尚之信把尚可喜软禁起来。然后以广东兵马响应叛军,一时间,吴三桂、耿精忠、郑经、尚之信四方势力共同反清,声势浩大,席卷大清半壁江山。
直到三年后康熙各个击破,平定三藩。尚之信被押解北京赐死。待郑氏手足无措的时候,康熙皇帝随即出动进攻潮州。而耿进忠也属于墙头草,在三藩之乱爆发时也多次与清廷和吴三桂双方联络,甚至还与海贼有沟通。虽然在势头发展不对的时候再一次归顺康熙,但很显然康熙已经下定决心要去除这些杂碎,找了个理由就把他凌迟处死。
耿精忠辜负了康熙对他的厚恩,在清朝最危急关头,耿家这个已享受了三代厚恩的亲王世家居然反了,你说康熙能不恨他吗?再者历朝历代对于造反一事,本就是深恶痛疾,一旦平叛成功,造反首恶轻者斩首示众,重者株连满门,所以耿精忠会被处以凌迟不足为奇,好在康熙还算厚待并不牵连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