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吞咽障碍高峰论坛在riguangyuemei穗召开 老年人呛食呛水应重视

时间:2019-11-10 05:19:54 作者:admin

2019年11月8-10日第六届中国吞咽障碍高峰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分会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联合承办,并邀请海外知名吞咽障碍专家和国内在吞咽障碍领域颇有建树的神经内科、耳鼻咽喉、口腔颌面头颈外科、呼吸消化、老年营养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共享学术盛宴。

预防吞咽障碍,老人呛食呛水不容小视

老年人进食和饮水时容易被呛,有不少因肺炎反复发作后就医才知道是由老年性退化吞咽障碍引起的,窦祖林教授提醒老年人常易出现的这一问题不容小视。“吞咽障碍于老年人中很常见,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患病率超过50%,健康老年人群中也有相当比例的吞咽障碍患者。”窦祖林教授表示,当老人出现喝水呛咳、流口水、吃饭洒饭粒、吞咽痛、吞咽难、进食速度减慢,食欲减退等,其家属需要引起注意,首先可以通过一些评估指标进行自评,必要时进一步就诊,及早预防或治疗。吞咽障碍不仅让老人吃不香喝不下,还可造成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窦祖林教授是业界公认的国内首席专家,他主要研究方向是脑损伤后的吞咽障碍康复,特别在神经性吞咽障碍诊治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他所领导的团队对不同病因脑损伤导致的复杂性吞咽障碍、气管切开术后的反复吸入性肺部感染;气管食管瘘、结肠代食管术后的吞咽障碍;儿童手足口病致脑干脑炎后吞咽障碍;鼻咽癌放疗后的吞咽障碍;重型颅脑外伤后多年留置胃造瘘管、不能拔除气切管合并吞咽困难等开创性的应用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使这些疑难杂症患者功能得到较好恢复。2005年开始创新性的使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吞咽造影检查、吞咽造影数字化采集与分析系统的应用、应用高精度固态测压导管进行咽腔测压检查、气管切开后装配吞咽与说话瓣膜技术、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技术开创了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的新时代,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品牌效应。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自1994年创立以来,始终专注于神经系统的吞咽障碍、运动障碍和认知障碍的早期康复和研究工作,拥有多项创新性评估和特色医疗项目,与国际先进康复水平接轨,让众多疑难杂病症患者重获健康。

这支由窦祖林教授引领的神经康复团队聚集了国内神经康复领域一流的临床与康复专家,技术精湛,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该团队重点发展吞咽言语障碍、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的康复等领域临床及研究。

目前康复科拥有多项特色医疗项目,包括各种成人、儿童复杂性吞咽障碍;气管切开术后的反复吸入性肺部感染、难治性气管拔管;综合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和治疗手段进行功能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康复训练;在肢体痉挛、各种肌张力障碍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超声引导骨关节、颈肩腰腿疼痛精准定位诊断与引导治疗。

康复科先后取得了众多荣誉,2012年获评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19年获评广东省康复医学科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现为国家卫建委与广东省共建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单位、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会长单位、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专委会主委单位。

《中国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19版)》发布

本次高峰论坛,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分会举办了海峡两岸吞咽学术交流会,为全省乃至全国同道搭建高水平吞咽障碍学术平台。与此同时召开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分会年会和全体理事会。借这个论坛平台,汇聚全国的专家之际,此次论坛发布了《中国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19版)》。

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参会人数高达1000余人,众多学术大咖们分享新成果、新技术,规模盛大,精彩纷呈。“吞咽有道·食之有味”,此次论坛为国内外吞咽障碍康复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多学科交流,共同提升吞咽品质。

(通讯员:甄晓洲、叶张翔)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48696976@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