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最早11月香港上市!家禾康甩脂机有用吗传下周在港路演,计划最高募资150亿美元

时间:2019-11-09 13:23:30 作者:admin

“这类公司总是要回家的”,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说。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将会于下星期寻求香港上市审批,集资额为100亿至150亿美元,上市时间可能在11月底或12月底。

阿里巴巴回香港上市

此次阿里巴巴回到香港上市,可以说完成了多年来的夙愿。

彼时,阿里巴巴首选的上市地曾经是香港,但由于港交所在2013年拒绝了阿里巴巴所主张的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方案,导致阿里巴巴前往美股。

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IPO上市,筹集资金250亿美元,创下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IPO交易纪录。自从上市以来,阿里巴巴股价较当初的发行价已经上涨2倍多。

马云在纽交所为阿里巴巴上市敲钟(图源:网易财经)

在上一次错失了阿里巴巴之后,香港证券交易所内部也对上市规则进行反思和讨论,并且在此后的一段时间推动上市规则的改变,尤其是对“同股不同权”上市的支持。

2018年4月,港交所新制定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咨询总结》正式生效,允许“创新型”公司采取双重股权结构入港上市,这也扫平了阿里巴巴重回香港上市的障碍。

随后在今年4月,港交所总裁李小加接受《财经》采访时说,“阿里百分之百会回来,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至于回香港还是回上海是阿里自己的选择。

香港交易所总裁李小加(图源:港交所官网)

早在今年5月末,就有消息传出阿里巴巴以保密形式递交上市申请,原计划在8月启动IPO,可能筹集高达200亿美元。

但是由于香港局势和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阿里巴巴将上市计划推迟至“双11”之后,届时将成为港交所历史上最大的IPO交易案。

“96折”力邀大型机构

11月8日消息显示,阿里巴巴确定下周开始在香港进行上市前的路演。

本周阿里巴巴已开始与部分香港的机构投资者进行沟通关于定价折扣的内容,并以现在美股价格4%的折扣进行询价。

折价似乎也是阿里巴巴提速拥抱港股的战略。投行从业人士分析指出,阿里以相对美股市场4%的折价进行询价,主要是为了吸引大型机构投资者参与,给予投资者一定的利益刺激。

在港股、美股市场,IPO发行的关键是销售,怎么把股份卖出去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折价,投资者们可以直接在美股购买股票,而非关注港股。

阿里巴巴股价(图源:百度财经)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在7月份已经批准了拆股计划,将每股普通股拆分成8股,即它的普通股数将从40亿股扩大至320亿股。

这意味着,当阿里巴巴在港交所正式IPO后,它将能够以每手较低价格发行股份,相当于降低了投资门槛,对于投资者而言是相当利好的。

此外,阿里巴巴还将普通股与美国存托股份(ADS)的比率由现在的1:1变为8:1。外界普遍认为,拆股有利于阿里巴巴集团在港上市。

阿里巴巴董事长张勇(图源:新浪微博)

有香港证券行业人士表示,中金公司将主导此次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担任保荐人的一席。阿里巴巴持有中金公司11.7%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并成为第二大股东,而且2017年以来,中金公司参与了阿里巴巴的多笔重大收购。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另一保荐人可能为瑞信。瑞信曾是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主承销商之一,并位列首位。

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IPO创下了250亿美元的纪录,外媒引用知情人士消息称瑞信获利4900万美元。此外,瑞信在一些交易中担任阿里巴巴的财务顾问,并参与了阿里B2B业务私有化,提供咨询和融资服务。

不过,上述说法尚未得到来自阿里方面的确认。

对于选择香港再度上市,证券行业人士表示,阿里健康和阿里影业皆已在香港上市,而阿里巴巴还有很多关联公司都在香港上市,如果此次在香港上市成功,阿里巴巴将盘活这些资源,产生协同作用。

不止是阿里巴巴

在美股市场,不少中概股公司过得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传出特朗普政府让中概股公司退市的传闻。

9月27日,美媒彭博社“曝料”称,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限制美国资本流入中国,措施包括将中国公司从美国证券交易所摘牌。消息引发当天美股盘中震荡,中概股集体跳水,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当日跌穿8000点关口。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9月27日走势

去年12月7日,SEC和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发布联合声明——《关于审计质量和监管获取审计和其他国际信息的重要作用声明——关于在中国有大量业务的美国上市公司当前信息获取的挑战讨论》。

该声明称:如果重大的信息障碍持续存在,对美国上市公司采取补救措施可能是必要或适当的。过去的补救措施例如:施以更严格的信披要求,以及施加更多的新证券发行限制。

资料来源:美国证券会

PCAOB网站详细列出了224家(名单有241家/次)遭遇审计障碍的上市公司名单及其审计机构。名单上的224家(241家/次)公司中,包含了大多数大型或知名中概股。

PCAOB罗列的公司名单 资料来源:PCAOB网站

分析人士就表示,这是要对中概股的信披、再融资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可能被要求提交审计底稿。审计底稿会牵涉商业秘密。

除此之外,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今年继续将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保留在“恶名市场”名单上,并新增拼多多于黑名单中。

由此可明显感到,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中概股公司,在美国市场不仅预计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还身处“不友好”的偏见之中。

那么这些中概股公司如果能在另一个市场再次上市“两条腿”走路,无疑是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近来表态愿意回国的公司也越来越多。

百度李彦宏去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年去美国上市,是因为政策不允许,百度的VIE结构从中国法律看来是一个外资公司,因此遇到障碍,他说:“任何时候政策允许百度回来的话,我们肯定是希望能够尽早的回来在国内的股市上市。”

网易丁磊被问及是否有网易回A股的想法时表示:“我们当然会考虑”。他表示,“一个完善、领先的金融秩序的建立,在未来5到10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中,至关重要。”

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汤哲辉认为,中概股回归正当时。由于科创板的推出,且其包容性的特征,为具有科创属性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境内融资平台。符合相关条件的中概股,的确迎来窗口期,重新选择合适自己的上市地。

瑞银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黄毅旗也预计,很可能会有更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追随阿里巴巴寻求在香港,或其它美国以外市场二次上市。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48696976@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