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全国各地楼市的并不平静。
短短几天,南京、天津、三亚3地均在人才落户的政策上做出了放松调整。接二连三的消息让人产生好奇。 不妨先来看一下这些操作的详情。
10月15日消息,南京六合区大专以上学历购房需提供居住证和学历证明,不需要工作证明(变更点:本科大专)。今年6月,同为郊区高淳区也有相关动作,只需提供居住证或劳动合同即可买房(变更点:3年内的个税或社保证明居住证/就业证明)。
同日,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发布了《关于天津市促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征求意见的公告,对户籍暂未迁入天津市的职工,其家庭在天津无住房的,可在天津市购买住房1套,不再提供在津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证明。试行地点: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中关村科技城。
10月21日,三亚发布人才新政,全日制大专以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在三亚实际工作满一年,且缴纳满一年社保及个税(变更点:2-5年1年),即可在海南省购买一套房产。其中符合急需紧缺人才岗位的无房家庭,无需社保/个税;柔性引进的博士(兼职、派遣、智力引进等),聘期3年以上且已在海南工作满1年的,按本地居民政策执行(限购3套)。
其实跟政策沾边的不仅仅只有这3个城市,17日及22日,燕郊及长沙分别也有相关的政策调整传出。同样的,设限内容均和人才相关。 不过这两地均于消息放出后作出回应,表示“政策方面未接到调整通知。”
人才新政≠限购开闸,一切调整事出有因
前面我们也说到,截止目前已经敲定的三个城市,均是在针对“人才政策”上做出了定向放宽的政策。白话说就是吸引人才,扩容购房需求。
如果细究其中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除三亚是动一发而牵全身之外,天津和南京都是在新区/郊区上做文章。大家都沿着“一城一策”的调控方法,在持续前行。 而这种调控背后的改变,我们可以用数据看到,这也许是来自市场压力下的“挣扎”。
本周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关于9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变动的相关数据。
9月份70大中城市新房价格上涨城市数量为53个,该数据已经连续4个月减少,于此同时,9月新房价格环比仅增长0.53%,是近半年增量最小的一个月。二手房端口 ,9月份二手房价格下调城市持续增加至28个。 种种数据下,降温的趋势越发明显,更何况是在往年都热门的“金九”。市场加速进入淡季,购买力不足的情况下,稳住“长期看人口”中的“人口”,则成了要事。
先看环京,无论是天津的落实还是燕郊传言,都是在门槛上做文章。
从天津的两个试行地点: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中关村科技城。可以看出它的政策导向的核心目的脱离不开吸引人才发展,在更好的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前提下,赋予天津更大吸引力的同时,为新区积攒购买力,加速新区的发展。
同样的,动作相同的南京六合/高淳、海南三亚,因果关系稍有不同。和环京城市相比,他们“自保”的目的更重。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南京六合区在自2017年南京宣布限购政策后,2018年全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与销售火热的2016年下降了60%。2019年,数据仍在下探。在这种情况下,库存压力不断上升,截至9月,南京六合区新建商品住宅可售套数为5299套,相较于去年同期的3061套相比,增幅达到73%。
今年年初时,南京市发改委曾发布《重点支持六合区、高淳区加快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1年)》,直接点名六合、高淳的在全市的发展末位。这样看来,一城一策、因区制宜的动作,直接反馈在了两区的政策调整上,从根源上兜底。
三亚则不用多说,因为之前限购的严苛,它的房产市场渐凉已成事实。 根据三亚政府端口数据显示,三亚“卡住了”。
2019年上半年,三亚新建商品住宅网签2369套,减少4403套,减少了约六成;二手住宅网签851套,减少2053套,减少了约七成。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6.7%,非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4.9%。全市累计房屋销售面积91.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3%。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83.37万平米,同比下降50%。 这种赤裸裸的数据背后的急迫,对于三亚这种大量依靠外来购买力的城市,尤为明显。
看过上面几个城市的解绑范围和解绑状况,其实不难得出暂时与成都无关的结论。
除三亚外,以上这些城市放开限购的区域都是属于城市中较远的区域,映射在成都相当于三圈层的程度。这样类比或许会更加直观,对于真正想留在成都的人,就算三圈层放开落户门槛,恐怕购买的时候也需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