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探秘海南可可的前世今生→
走进万宁兴隆热带植物园
认识不同的可可品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品尝可可鲜果
制作专属“海南味道”巧克力
探秘海南可可的前世今生
潮起海之南|品味
可可在海南
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节目
▽▽▽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可可在全世界范围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也被誉为“巧克力之母”。1960年,兴隆试验站开始把可可作为研究对象,正式引入海南万宁兴隆热带植物园进行栽培研究,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园区内培育了种类繁多的可可。
与众多植物不同,可可果并不长在枝条上,而是直接挂在树干或主枝上,根据品种的不同,在成长期时表皮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可可树一年四季都可以开花结果,每年需要大约6个月果实方能成熟,而可可果外面一层薄薄的果肉,也有着美妙的酸甜滋味。
将可可果肉剥离后,将其种子收集起来进行发酵和晾晒,发酵过程中可可豆颜色会变深,期间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风味,再经过烘焙处理后,可可种子便完成了向可可豆的转变。
想要品尝到巧克力的醇厚风味,则离不开研磨这一步骤,可可豆表面的外皮被磨碎,内部的可可脂被挤压出来,将其与热水混合,便能得到一杯浓郁的热可可。
可可脂在不同的凝固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经过正确调温后的可可脂,在定型后便会形成高品质的巧克力成品。在包装的过程中,要尽量以包装纸接触成品,避免因为手部的温度影响到巧克力的形状。
通过这种制作方式,我们得到的巧克力被称为“熟巧克力”,而“生巧克力”,由于没有经过加热过程,生巧的保质期非常短,但却因此保持了足够的湿润度和绵软度,入口即化。
如今,海南可可优选优育的步伐正在加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园区内建立了可可种质资源专类圃,将收集到的500多份可可种质资源进行培育,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可可种苗在此处茁壮成长。
经过热科院几代可可人的不断积累,使得海南成为世界可可种质资源的重要保护基地,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培育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可新品种——“热饮4号”。
通过对可可豆的分析和萃取实验,研究人员将提取出的样本放入检测机器内,得到样本中可可碱跟咖啡因的比值数据,能够对他们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从第一颗可可种子由归国华侨带回兴隆华侨农场,到开辟第一块可可苗圃,再到发展成为可可代表性种植区,海南“可可人”花了近七十年的时间,扎根兴隆潜心技术攻关,只为将海南打造成全球优质可可原产地,让海南可可走得更远。敬请关注今晚的节目,继续了解更多关于海南可可的故事!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精彩推送
三星 Galaxy Z Fold5 和 Watch6 Thom Browne 版正式发布 将于 9 月 12 日上市
正如三星之前透露的那样,今天三星正式发布了GalaxyZFold5和GalaxyWa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