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耕任性可爱小情人永济 红薯

时间:2019-11-08 00:55:43 作者:admin

红薯,学名甘薯,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传播到世界各地。又名红苕、山芋、地瓜等。明朝万历初年,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吕宋(菲律宾)经商,看到甘薯,想把它传入祖国代替粮食,花重金买得几尺薯藤回国(吕宋不准甘薯出国)。振龙父子栽植成功,并向官员推荐,在全国推广开来。许多地方发展成主粮之一,有“红薯半年粮”的谚语。

红薯是单位面积产量特别高的粮食作物,亩产两千斤很普遍,而且它的适应性很强,很耐旱、耐瘠、耐风雨,病虫害也较少,收成比较有把握,喜温喜光,适宜于山地、坡地和新垦地栽培,不与麦子争地,抗癌、减肥,有“长寿食品”之誉。这些优点,强烈地吸引着人民去发展它的栽培。此外甘薯还有许多用途。既可以用来酿酒、熬糖(正月里吃的糖瓜,也称芝麻糖),又可以做成粉丝、粉条、粉皮等各种食品。

红薯窖一般有两三米深,一个窖子大约可收藏一到两千斤红薯,窖口大约有一米宽左右,盖上一个密封性很好的盖子。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有一句顺口溜“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可见,红薯举足轻重的地位,红薯窖也就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粮仓。由于甘薯块根中包含很多水分,容易腐烂,永济过去一般都是挖一个5-10米深的地窖,地窖底部在平向掏出土来,形成空间,保存红薯,也就是冬藏。红薯受冻后,就不能吃了。要选没有伤口的好红薯冬藏,轻拿轻放,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一直保存到次年收麦时节。有句俗话“一个老鼠坏一锅菜”也是适用于红薯的,一只坏掉的红薯在窖里生了黑斑,开始腐烂,就会传染给周围的红薯。喝了酒是不能下红薯窖的,主要是怕红薯在酶的作用下发酵。酒是发酵的引子,会加速红薯的变质。当然进入红薯窖也要注意,红薯窖中有大量二氧化碳,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那千万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毒了。

红薯全身是宝。根和藤蔓晒干粉碎后,是上好的冬天猪饲料。红薯叶的茎秆腌制后是餐桌上一种爽口的菜肴。红薯除了蒸吃外,烤熟的红薯,热腾腾的,异香扑鼻,剥开,金黄色,咬一口,甜!它是永济街头一种诱人的美食。红薯切成块状煮熟,加入麦面糊糊,稍加水煮,做成红薯面汤,也是永济百姓一种喜欢的汤类美味。红薯油糕、红薯元宵也是一种食品做法。另外,红薯好吃但又不能多吃,否则会胃酸过多,身体不适。

红薯要长好,养苗需要早。红薯秧的培育也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环节。红薯需在移栽种植前2个月育苗,即春薯在1月下旬开始。育苗在一个方畦里,下面用立砖摆放,上面在平铺一层砖,形成土炕,在往上面散入沙子伴粪土,要求将红薯斜躺平铺或压半斜铺,覆薄土(2厘米左右,有机质含量高点或沙土)浇透水,让其潮湿,等待它的发芽成长。方畦子过去是要用草毡苫盖,现在是搭建拱形骨架并覆盖薄膜,起到保温作用,类似于如今的大棚蔬菜。在土炕下面定时烧火,热量在砖缝间传播,让畦子的土壤提高温度,这样在早春时节,春寒料峭时,红薯苗(秧子)慢慢长出来,绿汪汪的,非常诱人。待苗出齐时揭除薄膜,高30厘米左右时即可选择壮苗栽植。这可以说是今天大棚蔬菜的原形,以后每隔5~7天即可选择一茬,期间视干湿情况灵活浇水,但是选苗前一定要浇透水。

栽红薯一定要浇足。红薯既怕涝,又怕旱,群众说:“干长柴根,湿长须根,不干不湿长块根。”红薯快成熟,土壤裂开缝时,如果在其中灌入草木灰混合液(钾肥),红薯更容易膨大。

拾红薯,和拾麦子一样,也是饥馑年代一项觅食活动。村里人都到生产队已经刨过红薯的地里,用圆头铁锨,“掘地三尺”,再铲一遍,产出一个红薯就铲出一个惊喜。寒雁南飞,冷风吹皲裂了脸,手上磨出茧子,裂出了细细的血口子,但热情不减,快乐地干着他们的营生,体验劳动带来的收获,改善面有饥色乡民的生活。

有人说庄稼也像人,有贵有贱,红薯就是庄稼中的穷人,红薯似乎也是穷人的朋友。关于红薯的俗语也不多。“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红薯收获较晚,玉米、大豆都已收割,只留着红薯叶绿油油的,看上去像地毯。霜降过后,叶子发黄发黑,地里的红薯在垄上胀破了地皮,一道道裂缝掩饰不住想破土而出。挖红薯在永济叫“出红薯”,先用镰刀割去红薯的藤,根部留下一截,好识别哪里有红薯。再用镢头刨挖,或者用铁锨铲,一锨下去,一堆红薯就出来了。胖胖的,好像一个个玩具娃娃。要小心翼翼,不能把红薯挖出伤口,伤了,就不容易保存了。红薯的产量惊人,每亩可达5000斤。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俗语来自戏剧《七品芝麻官》。清苑县知县唐成不畏权势,与明朝大贪官严嵩之权贵做斗争的故事,体现了七品知县大智大勇,不畏权势的勇气和作为,体现了为官之道与其个人的人格魅力,在民间广为传唱。

“一年红薯半年粮”,这是在永济多少年来流传的一句俗语,在那些穷困的年代,农村还没有实行水利化,全部都是旱地,农民们靠天吃饭,在贫瘠的沙土地上,只有红薯算是比较耐旱且又高产的农作物,农民们只好在大片的土地上种植红薯。有句民谣,“山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白馍饭,除非生病有娃娃”,讲的是过去依靠红薯过的清贫日子。别看红薯是粗粮,它可是粗中有细,红薯浑身都是宝,可以做淀粉,粉条儿,凉粉儿,和很多的小食品。其中红薯凉粉就是永济一道特色美味。将红薯淀粉放进开水锅里,一遍煮一边搅和,渐渐变成糊状,放凉了就是红薯凉粉,红薯凉粉颜色暗青不中看,但弹性极好,夹在筷子头上下闪弹,伴了蒜末、辣椒、香油,滑、韧、香、辣,真是爽极了。如果加上葱花进行爆炒,称炒凉粉,也是令人垂涎的美味。就红薯本身而言,无论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都让人永不厌腻。20世纪70年代,乡下俗语“白日里是红薯糊涂,黑而里是糊涂红薯,红薯、老婆两件宝”。

关于红薯吃法,有晒成红薯片,晒干磨粉或去渣制成净粉(淀粉),当地人称“粉面子”,粉面子再加工成粉条或粉皮,作为一种菜肴。我市开张镇田营村粉条加工已成规模,成为远近闻名的“粉条村”,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此外他们还开发了紫薯粉条,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小红薯做成大产业,土坯房变成小洋楼”,这些都表现出我市农民勤劳和无穷智慧。

近年来,田营村将红薯粉条加工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辐射周围村庄种植红薯1000余亩,使红薯粉条加工由作坊式人工操作转变为规模机械化,由季节性加工转变为常年加工,由小户分散经销转变为公司集中营销,形成了红薯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生产链。目前,田营粉条已远销运城、西安、太原等城市,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以成为逢年过节赠亲访友之佳品。

红薯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居于抗癌食物的首位。据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排行榜”为:红薯、芦笋、卷心菜、西兰花、芹菜、甜椒、胡萝卜等,其中红薯名列榜首。而且通过对26万人的饮食调查发现,熟红薯的抑癌率高于生红薯。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48696976@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