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叶
图片来源于网络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是科幻圈中流传的一句话,意思是有些科幻作品一遇到解释不清的科学问题,喜欢用量子力学来蒙混过关。而最近,这种科学家都没完全搞明白的问题,却出现在了儿童培训班中……
“量子波动速读”
近日,微博上流传出多个某教育机构组织6-10岁儿童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赛及日常学习的视频。视频中,孩子们围坐在一个大房间里不停埋头翻书:“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离就越近!”
家长就在后边守着,虽然大概率也是搞不懂孩子们在干什么,但显然,房间里拉着的横幅“给孩子补习功课,不如补习方法”已经俘虏了他们的心。
工作人员表示:翻书几分钟,完整阅读几十万字!
看着几十位孩子一起哗哗哗翻书的场面,你也只能感叹一句:今年诺贝尔物理奖难免也颁太早了。仔细看视频可以发现,比赛现场还有一两个保持着清醒,在一页页认真看书的小朋友,难以想象他们内心得多无语。。。。。。
量子听说过、波动也能理解、速读也知道,但这三个词连起来是什么意思?
传说只要学了,来自宇宙的神秘力量就会让你拥有一种神奇的能力,用1-5分钟就可以看完10万字的书!并且是可以把内容完整复述出来的那种!
还有更玄乎的,闭着眼睛就能和书发生感应,戴上眼罩也能知道作者传达的情绪和内容。
这样的培训班,收费要三万块,甚至五万块……而且行情十分火爆。
来自宇宙的神秘力量,愿者上钩?
根据他们的理论,“量子波动速读”的原理是这样的——
用心去感受!这是一种革命性的阅读方式。波动速读法的英文是Quantum Speed Reading,简称QSR,在波动速读过程中,你只需以高速翻动书本(类似于洗扑克牌的速度),甚至不!需!翻!开!书!本!就能理解书中内容,并复述出来!
而实际上,量子是表现某物质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单元,“量子波动”只是物理学上量子的一种状态。真要分析,所谓的“量子波动速读”,大概想包装的概念是:通过量子波动让头脑中产生动态影像,即通过物理学的概念让感知器官产生多维感受……
然而,你知道量子波动或量子碰撞是怎么产生的吗?
百度“量子对撞机”,它长这样
额……也就三四层楼这么高吧……
所以,单纯用手翻阅书本是有什么神奇妙能力可以产生量子波动?(如果真的这种好事,请开发一套“量子波动减肥法”,谢谢。)
某位培训老师,在回答蒙眼识字究竟是什么原理的时候,她磕磕绊绊地解释“是物理学的量子纠缠,还有光的波粒二象性”,说着说着自己都笑了。
其实如此迷幻的操作,明眼人一下就能识破是怎么回事,或许是爱娃的家长们求成心切,这才被花言巧语迷惑:“大人无法理解,只有小孩才能感受到。”
而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一般包含了对阅读物的识别、吸收、理解、保留、回忆若干个阶段,只有这些阶段都走完了,我们说阅读才能够真正完成,或者说这才是高效的阅读。
阅读其实就是人在吸收文字信息时自身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建立在人类的生理条件的保证基础之上的“眼睛、大脑等器官感知世界的表现形式”,而这种形式必须由大脑为指挥中枢,以人的知觉器官如视觉、听觉为执行“机构”的对文字信息的识别和感知过程。
世界阅读学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阅读的实质就是:对文字为主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与理解,并运用人类自身的思维与语言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都会把阅读这个过程看作是感知、理解、联想、想象、评价等复杂变化的心理活动。事实上,阅读活动过程最终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由人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就了事,而是要通过阅读者自己大脑中的内部语言来加工和处理,并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和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从而真正理解领会原文的主题思想、逻辑关系、人物情节和故事全貌。